商品拜物教:考研政治中的神秘面纱
在考研政治的复杂体系中,商品拜物教是一个既重要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扭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似乎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和神秘的力量,人们在与商品的交往中,反而忽视了商品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使得商品关系看起来像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具体来说,商品拜物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品的交换价值似乎是由商品本身决定的,但实际上,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拜物教属性使得人们在使用价值上产生了幻觉,认为商品的贵贱完全取决于其外观或品牌,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商品拜物教还体现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上,资本家似乎只是通过购买商品来获取利润,而忽视了工人劳动的价值。
问题二:商品拜物教为什么会产生?
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形式,商品交换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商品的神秘性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商品的交换价值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而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使得生产过程变得复杂,普通人很难了解商品的生产过程和劳动价值,从而更容易产生对商品的神秘感。例如,一件衣服的制造涉及多个环节,从棉花种植到最终成衣,普通人很难全面了解这些过程,因此容易将衣服的价值归因于其外观或品牌,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投入。
资本主义社会的广告和营销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品拜物教的产生。通过精美的包装和宣传,商品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值,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对商品的过度崇拜和依赖。这种情况下,商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更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商品拜物教的效应。
问题三:如何克服商品拜物教?
克服商品拜物教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人们的理论素养是关键。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们可以认识到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从而不再被商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了解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并非由商品本身决定,而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决定的。
加强社会教育也是克服商品拜物教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品牌效应。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在课程中增加经济学和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从而更加理性地消费。
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也是克服商品拜物教的重要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因此,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商品拜物教。例如,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减少商品经济的比重,从而降低商品拜物教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