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翻译常见疑问:英译汉与汉译英的选择与技巧
【内容介绍】
考研英语翻译部分一直是考生们的难点,尤其是英译汉和汉译英的选择让很多同学感到困惑。其实,这两种题型各有侧重,英译汉更考察对英语长难句的理解能力,而汉译英则考验语言组织和表达技巧。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详细解析两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备考策略,帮助考生快速掌握得分要点。无论是基础薄弱还是高分追求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方法。
英译汉部分通常选取学术性或文学性的英文段落,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原文逻辑,用流畅的中文表达出来。而汉译英则侧重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概念和专业术语,对语法结构和词汇丰富度要求较高。两者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灵活处理。
【常见问题解答】
1. 英译汉和汉译英哪种分值更高?
英译汉和汉译英在考研英语翻译部分各占15分,分值完全相同。但实际难度上,英译汉需要考生处理英文复杂句式,汉译英则需准确传达中文意蕴,两者各有挑战。建议考生平均分配备考时间,不要偏科。例如,英译汉时要注意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的转换,而汉译英则要避免中式英语,多用连接词体现逻辑关系。
2. 如何快速判断题目属于英译汉还是汉译英?
在考试中,考生可通过题目编号快速判断题型:通常1-5题是英译汉,6-10题是汉译英。但若遇到特殊情况,可留意题目要求,如"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明确为英译汉,而"Render the Chinese text into English"则属于汉译英。英译汉段落通常包含学术词汇,汉译英句子则可能涉及成语典故,这些特征也有助于快速定位题型。
3. 备考时如何平衡两种题型的练习?
建议考生采用"交替训练法":每周安排3天专攻英译汉,2天练习汉译英,剩余时间复习错题。针对英译汉,可重点背诵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难句;汉译英则要积累科技、文化类常用表达,如"人工智能"译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非字面直译。同时,可尝试将英译汉练习的译文反过来做汉译英,检验理解是否透彻。
4. 翻译时是否需要逐字对应?
绝对不需要!英译汉时,应优先把握段落主旨,灵活调整语序。例如,英文长句可拆分为中文短句,被动语态可转化为主动表述。汉译英则要避免直译中文思维,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译为"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s are invaluable assets"而非逐字翻译。多积累地道表达,比死记硬背模板更有效。
5. 有哪些万能技巧可以应对翻译题?
英译汉时,可借助"词性转换法":将英文名词转为中文动词,如"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译为"经济发展"。汉译英则多用"分词结构"处理长句,如"尽管面临困难,我们仍会坚持"译为"Despite facing difficulties, we will remain persistent."注意保留原文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能让译文更生动。
最后提醒考生,翻译题得分关键在于"准确"与"流畅"并重。英译汉时,要确保每个细节不丢失;汉译英则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多练习真题,总结常见错误类型,如"代词指代不清""逻辑关系遗漏"等,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