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冲刺
2020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知识点的理解难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核心考点,本栏目精心整理了常见问题解答,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五大模块。通过对高频问题的深入解析,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知识脉络,突破学习瓶颈。以下选取了3-5个典型问题,结合最新考纲要求,提供详尽解答,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具体来说,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当代中国,这一理论尤为重要。例如,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我国正是通过实际合作项目(实践)来深化对国际经济规律的认识,并通过不断调整策略(认识指导实践)提升合作成效。考生需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中国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案例,说明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如何丰富理论。要理解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在备考中可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开论述,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问题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如何体现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新时代,这一思想被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例如,在制定“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时,我国正是立足国内市场(实际),同时统筹国际国内资源(联系实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考生答题时需结合具体政策案例,如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阐述如何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政策调整,说明“实事求是”不是静止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动态理论,这要求考生具备辩证思维,避免机械套用理论。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涵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考生需重点把握其逻辑关系。例如,“八个明确”是理论层面的概括,而“十四个坚持”是实践层面的展开。在答题时,可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说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比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通过修订环保法(坚持法治建设)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新发展理念),正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明确要求的落实。考生还需注意,这一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因此在论述时可结合民生政策,如教育、医疗改革等,增强答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