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资本论

更新时间:2025-09-15 04:54:01
最佳答案

《资本论》核心考点深度解析:考研政治必备知识

《资本论》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本书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矛盾和发展规律。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不仅有助于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还能在分析时事政治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将围绕《资本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解析,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涵,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问题一:什么是剩余价值?它是如何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资本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工资)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的产生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力商品特性。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其价值由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新的价值则超过了劳动力价值,这部分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支付低于劳动力价值工资的方式,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体现,也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

问题二:资本积累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会导致哪些社会后果?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资本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资本家更多地使用机器等不变资本,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二是资本集中,即大资本通过吞并小资本或联合的方式扩大规模。资本积累的过程会导致两大社会后果:一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成为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二是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家阶级财富不断积累,而工人阶级则面临失业和贫困的风险。这种两极分化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可能导致社会革命的爆发。

问题三:什么是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如何克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其特征是生产过剩、商品滞销、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危机中,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巨大浪费。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三种方式克服经济危机:一是通过周期性调整,如固定资本更新刺激需求;二是通过国家干预,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三是通过国际分工,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然而,这些方式只是暂时缓解矛盾,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反而可能导致更剧烈的危机爆发。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52秒, 内存占用306.2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