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英语答案常见疑问深度解析
2020年考研英语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对答案和评分标准产生了疑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试情况,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的疑问并进行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各个环节,旨在帮助考生分析自身表现,为后续备考提供参考。以下内容将结合考试实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考生的困惑。
常见问题解答
1. 阅读理解部分题目选择错误,如何分析失分原因?
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很多考生在遇到难题时会凭感觉选择答案,导致失分。我们需要分析错误选项的共同特点,比如常见的是“绝对化表述”“无中生有”或“偷换概念”。以2020年真题为例,一些干扰项会故意使用与原文相似的词汇,但通过改变词性或句式制造陷阱。建议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练习定位关键词,还要学会“反向推理”——即通过排除法判断正确选项。具体来说,可以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原文,看哪个最符合上下文逻辑。注意长难句的分析,比如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等结构容易混淆,平时要多积累典型句型。
2. 写作部分评分标准是怎样的?如何避免低分?
写作是很多考生的弱项,但2020年英语(二)的写作题目相对灵活,给考生提供了发挥空间。根据评分细则,文章得分主要看“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和“逻辑连贯性”。具体来说,小作文(应用文)要符合格式要求,如信件开头必须使用“Dear...”;大作文(图画作文)则要紧扣主题,避免过度引申。语言方面,建议考生准备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式,如非谓语动词、倒装句等,但切忌堆砌华丽辞藻。2020年真题中,部分考生因“逻辑混乱”失分,比如先描述图片再写建议,导致结构松散。正确做法是先点明图画寓意,再分点论述。注意卷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这些都可能影响得分。
3. 翻译部分如何应对长难句?常见错误有哪些?
翻译部分常让考生头疼,尤其是2020年真题中出现了较多复合句。首先要明确评分标准:不仅要“字字对应”,更要“意思准确”。常见错误包括“漏译”“增译”或“词性转换错误”。比如,原文中的“be动词”可能被忽略,导致中文句子主语残缺;而一些考生又因逐字翻译而写出“中式英语”,如将“play a role”直译为“扮演角色”。正确做法是理解英文句式结构,比如“非谓语动词”通常可以译为“动词+宾语”结构。备考时,建议考生每天练习1-2个长难句,重点分析从句关系和被动语态。2020年真题中,部分考生因不理解“虚拟语气”而误译条件句,如将“would rather”译为“宁愿”,却忽略了否定结构。翻译需要“信达雅”的平衡,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