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宁考研政治冲刺班核心考点疑难突破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肖宁老师的冲刺班课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同学们攻克难点,提升应试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内容结合了肖宁老师的授课风格,力求通俗易懂,助同学们高效备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很多同学在理解时感到抽象。其实,辩证法主要强调的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肖宁老师特别强调,学习辩证法要结合实际案例,比如用“矛盾分析法”解释当前经济形势,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重点掌握其核心思想和应用场景。例如,对立统一规律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学习时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就是为最后的突破做准备;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方向。
问题二:毛中特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很多同学容易将它们割裂开来理解,其实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肖宁老师特别提醒,学习“四个全面”要抓住逻辑关系,比如为什么先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为这是目标,是结果;为什么先提全面深化改革?因为改革是手段,是动力;为什么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因为法治是保障,是基础;为什么最后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因为党是核心,是关键。还要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比如用“全面深化改革”解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用“全面依法治国”说明司法体制改革,这样记忆更深刻。
问题三:如何记忆历史事件的年代顺序?
历史纲部分有很多时间节点,很多同学反映记不住。其实,记忆历史事件年代顺序可以采用“关键词+联想”的方法,效果比较好。
肖宁老师还建议,可以制作时间轴,把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视觉记忆。要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为什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因为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这样理解后,年代自然就记住了。要重点掌握几个关键节点,比如1919年、1949年、1978年、1992年,这些年份前后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掌握了这些年份,其他事件的时间也就容易推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