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讲义肖宁

更新时间:2025-09-15 03:12:02
最佳答案

肖宁考研政治冲刺班核心考点疑难突破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肖宁老师的冲刺班课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同学们攻克难点,提升应试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内容结合了肖宁老师的授课风格,力求通俗易懂,助同学们高效备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很多同学在理解时感到抽象。其实,辩证法主要强调的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 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看待。比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就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 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就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 全面的观点: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看到主流,也要看到支流。比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局限。
  • 肖宁老师特别强调,学习辩证法要结合实际案例,比如用“矛盾分析法”解释当前经济形势,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重点掌握其核心思想和应用场景。例如,对立统一规律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学习时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就是为最后的突破做准备;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方向。

    问题二:毛中特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很多同学容易将它们割裂开来理解,其实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
  •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
  •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管好党、治好党,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前进。
  • 肖宁老师特别提醒,学习“四个全面”要抓住逻辑关系,比如为什么先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为这是目标,是结果;为什么先提全面深化改革?因为改革是手段,是动力;为什么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因为法治是保障,是基础;为什么最后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因为党是核心,是关键。还要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比如用“全面深化改革”解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用“全面依法治国”说明司法体制改革,这样记忆更深刻。

    问题三:如何记忆历史事件的年代顺序?

    历史纲部分有很多时间节点,很多同学反映记不住。其实,记忆历史事件年代顺序可以采用“关键词+联想”的方法,效果比较好。

  • 关键词记忆:比如,记住“五四运动”是1919年,可以联想“五”代表5月4日,“四”代表四个代表(李大钊、陈独秀等);记住“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可以联想“四九”就是4月9日开政协会议,10月1日宣布成立。
  • 联想记忆:比如,把“长征”和“遵义会议”联系起来,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可以记成“长”征“致”命转折,因为遵义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
  • 逻辑记忆:比如,记住“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可以联想到这是在建国初期进行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记住“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可以联想到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
  • 肖宁老师还建议,可以制作时间轴,把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视觉记忆。要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为什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因为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这样理解后,年代自然就记住了。要重点掌握几个关键节点,比如1919年、1949年、1978年、1992年,这些年份前后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掌握了这些年份,其他事件的时间也就容易推算出来了。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382秒, 内存占用1.56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