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小白必看: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考研政治作为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杂且涉及面广,对于许多初次接触的“小白”来说,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考点,我们特别整理了几个在题库中反复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模块的难点,还结合了历年真题的出题思路,力求让解答既权威又接地气。无论是考前冲刺还是日常复习,这些内容都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问题一:如何有效记忆马原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更别提记忆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轻松记忆。
我们要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三个方面。
我们要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在历年的真题中经常出现,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
我们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比如,我们可以想想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关系也较为僵化,这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关系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个实例就很好地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问题二:毛中特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理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方略。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四个全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在这里对“四个全面”进行详细的解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这个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即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既包括了经济建设的目标,也包括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全面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问题三:史纲中如何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因此,我们在这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详细的解读。
我们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
我们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又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特征。
再次,我们要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我们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重要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动摇的盟友。
通过以上解读,相信大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这些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