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框架图徐涛重点难点精解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考生梳理知识体系、把握重点难点的有效工具。徐涛老师的框架图以其系统性和逻辑性著称,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本文将围绕考研政治框架图徐涛,精选3-5个常见问题,并结合徐涛老师的讲解思路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研政治的核心内容。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大总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大总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徐涛老师在讲解时,经常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唯物论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点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理解,比如,桌子、椅子等物质存在,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但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我们的意识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个人努力,还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的观点则要求我们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一个人不能固守过去的成功经验,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徐涛老师还会结合历史事件来解释这些概念,比如,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矛盾如何推动历史发展。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历史时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中特)部分,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徐涛老师在讲解时,特别强调了这三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1949年为起点,到1978年改革开放为终点,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终点,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起点,至今,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徐涛老师还会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策来讲解,比如,通过分析“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部分,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徐涛老师在讲解时,会从思想、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强烈不满,进而爆发了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推动了北洋政府的倒台,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徐涛老师还会结合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讲解,比如,通过分析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思想转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对思想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