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重点难点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是不少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推导,不仅考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考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本文将结合历年真题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实例解析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计算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通常用公式 M' = M/C 来表示,其中 M' 是剩余价值率,M 是剩余价值,C 是不变资本。举个例子,假设某企业的不变资本 C 为 10000 元,新创造的价值(V)为 5000 元,那么剩余价值 M 就是 V C,即 5000 10000 = -5000 元。但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剩余价值应该是正数。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假设:如果 C 为 10000 元,V 为 15000 元,那么 M = 15000 10000 = 5000 元,剩余价值率 M' = M/C = 5000/10000 = 50%。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公式计算剩余价值率,关键在于正确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数值准确。
问题二:如何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这一知识点在计算题中经常出现。假设某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为 100%,单位商品价值量为 10 元;第二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达到 200%,那么单位商品价值量会如何变化呢?根据反比关系,新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 原价值量 / 新的生产率,即 10 / 200% = 5 元。这个例子说明,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相应下降。解题时,关键在于理解这一反比关系,并注意单位的换算,避免因小数或百分比的使用而出错。
问题三:如何计算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多个企业共同竞争环境下,不同行业利润趋于平均的结果。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率 = 社会总利润 / 社会总资本。假设某年社会总利润为 1000 万元,社会总资本为 5000 万元,那么平均利润率 = 1000 / 5000 = 20%。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公式计算平均利润率,关键在于准确获取社会总利润和社会总资本的数据,并确保单位一致。在实际考试中,题目可能会给出更复杂的情景,比如不同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各行业的利润率,再加权平均得出社会总利润率。
问题四:如何计算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一年内资本积累额(新追加资本)占原有资本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资本积累率 = 新追加资本 / 原有资本。举个例子,某企业原有资本为 100 万元,一年后通过利润再投资追加 20 万元,那么资本积累率 = 20 / 100 = 20%。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公式计算资本积累率,关键在于明确原有资本和新追加资本的具体数值。资本积累率反映了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解题时,除了计算,还要结合理论理解其经济意义。
问题五:如何计算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计算公式为:相对过剩人口 = 实际劳动力供给 资本所需劳动力。假设某地区有 100 万劳动力供给,而资本只需 80 万劳动力,那么相对过剩人口 = 100 80 = 20 万。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公式计算相对过剩人口,关键在于准确获取劳动力供给和资本需求的数据。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它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技术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解题时,除了计算,还要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