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题号

更新时间:2025-09-14 01:44: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考研政治史纲部分的选择题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内容广泛且细节繁多。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观点、重大事件或人物贡献,导致在考试中误选。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选择题考点,结合历史背景和理论逻辑,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理清思路,避免常见错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解答,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史纲知识体系,提升答题准确率。

1.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核心思想的问题

在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中,经常出现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核心思想的考查。部分考生容易将早期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与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混淆,或者对核心思想的演变理解不清。

正确答案是:新文化运动最初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主张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敬告青年》,提出“六义”(民主、科学、民族、道德、自由、平等)等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逐渐转向上海和各地工人运动中心,核心思想也进一步发展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运动。早期新文化运动虽然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但其根本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本质区别。

2. 关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用的问题

在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中,关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用的考查也是一个常见考点。部分考生容易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工人运动作用混淆,或者对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的历史条件理解不深。

正确答案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阶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支援学生运动,随后天津、杭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工人相继响应。工人的罢工行动使五四运动迅速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并迫使北洋政府做出重大让步。工人阶级的参与,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组织性和斗争性,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进一步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虽然已经产生并参与过一些斗争,但尚未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罢工行动具有自觉的政治性和组织性,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下,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刻认识基础上进行的,这与以往的工人运动有着本质区别。

3. 关于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演变的问题

在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中,关于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演变的考查也是一个常见考点。部分考生容易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混淆,或者对统一战线策略演变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理解不清。

正确答案是: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策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演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策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各爱国人士,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统一战线策略的演变是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考生需要深入理解每个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策略形成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才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28秒, 内存占用310.2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