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选择题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近代史是考研政治的重要板块,选择题部分往往涉及大量细节和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导致答题时凭感觉蒙选。本文精选3-5道近代史高频选择题,结合历史背景和理论逻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真正理解考点,避免类似错误反复出现。内容涵盖重要会议、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影响等核心内容,力求解答详尽且贴近考情。
问题一: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条件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阶级基础方面,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工人阶级壮大到约200万人,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力量。思想基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广泛,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为党成立奠定了理论根基。再次,组织基础方面,五四运动催生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上海发起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国际条件方面,共产国际成立后积极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指导,直接推动了中共的组建。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党员人数虽仅50余人,但都经过严格考察,平均年龄28岁,展现了极高的革命觉悟。
问题二: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族主义上,旧三民主义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具有排满色彩;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帝反封建,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国内各民族平等,如孙中山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强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第二,民权主义上,旧三民主义主张“创立民国”,但未明确政治权利分配;新三民主义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实行民主集中制,如设立国民大会、保障人民权利等具体措施。第三,民生主义上,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发展为“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如1924年宣言提出“私人资本不得操纵国民生计”,并增设“联省自治”政策。这些变化反映了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体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问题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正确答案:五四运动被认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主要基于三大标志。其一,革命领导阶级转变,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6月3日后工人罢工、学生请愿形成全国性群众运动,如上海工人总罢工直接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其二,反帝反封建目标明确,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将斗争矛头直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曹汝霖等卖国贼,展现了更彻底的革命性。其三,国际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第一时间发表《对中国人民及对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支持中国反帝斗争,这是以往革命未有的国际条件。从历史脉络看,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使反帝反封建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