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更新时间:2025-09-13 03:36: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知识点核心疑问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是考生们普遍感到较为复杂的内容。这部分不仅涉及深奥的理论体系,还与当前经济现象紧密相关,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概念,更要掌握其内在逻辑和应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重点,本栏目特别整理了几个常见的核心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覆盖了商品与价值、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等关键知识点,解答过程注重将抽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考生攻克难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考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与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理解它对于掌握整个理论体系至关重要。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衣服可以保暖,食物可以充饥。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两者的统一性体现在,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要通过交换来体现其价值,才能成为市场上的商品。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矛盾:商品生产者希望自己的商品卖出好价钱,即追求更高的价值,但消费者则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使用价值。这种矛盾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节,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例如,一家手机厂商在研发新功能(提升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价值效率),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理解这一点,考生就能明白为什么商品经济中的生产与消费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问题二: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它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核心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其产生过程可以简化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他自身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比如,一个工人一天能创造10小时的价值,但资本家只支付他工作8小时的工资,那么剩下的2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时长、提高劳动强度或改进技术等方式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剩余价值的不断生产也加剧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因为工人们会要求更高的工资,而资本家则希望压低成本,这种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理解剩余价值不仅是理解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关键,也是认识社会变革动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有哪些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等直接手段来榨取剩余价值。但到了垄断阶段,由于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控制,竞争减弱,资本家开始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垄断价格的制定成为重要手段。由于垄断企业可以控制产量,它们往往通过抬高商品价格,超过其价值来获取超额利润,这部分超出价值的利润实质上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也影响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垄断企业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虽然这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它们更倾向于投资于能够控制市场、提高利润率的生产设备,而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更多地依赖于对市场的控制和技术的垄断,而非简单的劳动力剥削。垄断还带来了商业利润利息等新的剥削形式,这些虽然不是直接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但最终都源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垄断阶段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更加多样化,也更隐蔽,考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这些变化。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215秒, 内存占用309.59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