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1000题知识点难点突破速查手册
考研政治1000题知识点小册子是考生备考过程中的重要辅助资料,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时政等多个模块的核心考点。很多同学在刷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问,如某个概念的理解、不同观点的辨析、答题技巧的掌握等。本手册精选了5个高频问题,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扫清知识盲区,提升应试能力。内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展开,力求让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适合考生快速查阅和巩固记忆。
常见问题精选解析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包括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它决定着其他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社会政治实践是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治革命等;科学实验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客观世界,获取感性材料,进而形成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揭示理论的真理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指导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在考研政治中,理解实践概念要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进行综合把握,注意区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避免将二者割裂或对立起来。例如,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时,要认识到正是亿万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理论创新。
2. 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体现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这一思想路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发展中坚持实事求是。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要处理好速度、结构、效益的关系,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避免盲目追求GDP增长。在政治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提高治理能力。比如,在基层治理中,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治理模式。再次,在社会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要关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要摸清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确保脱贫质量。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比如,在文艺创作中,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实事求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措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依据是什么?其核心内涵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区域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凸显。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新时代的核心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二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即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即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即中国正在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理解新时代要把握其历史依据和核心内涵,避免将其简单理解为经济上的成就或国际地位的提升,而要看到其在理论、实践、文化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