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2020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202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在命题风格和内容分布上延续了多年的趋势,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突出了对时事政治的把握。试卷中的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部分均有涉及,不少考生在作答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真题,本文整理了几个常见问题的解答,并附上详细解析,力求让考生对考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以下内容将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希望能为即将备考或正在复习的同学们提供参考。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也是历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常考点。这一命题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年的真题中,这一考点可能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结合具体案例或理论进行阐述。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然而,仅仅认识到真理的属性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理论认识虽然可以预测未来、指导实践,但最终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提出之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直到后来的实验证明其正确性,才逐渐被科学界接受。这说明,理论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能否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实践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可能会走向盲目。因此,实践与理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这一命题。例如,可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如何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或者科技进步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了科学理论的正确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二: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在202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这一考点可能以分析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阐述其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通过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为其他三个方面提供政治保证。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总目标引领方向,改革提供动力,法治保障环境,党建确保政治前提。例如,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来保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则是贯穿始终的政治保障,确保其他三个方面能够顺利推进。
在现实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效果显著。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例如,思考某项改革措施如何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或者某个地区的发展成就如何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历史纲要中的重要考点,也是历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常考点。这一命题揭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求考生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进行阐述。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特点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参与、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一场由学生、工人和商人等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核心诉求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一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之所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事件来理解这一命题。例如,可以思考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商人运动如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或者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四:时政部分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也是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重点考点。这一命题要求考生结合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进行阐述,考察考生的国际视野和理论素养。
我们需要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各国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强调各国是相互依存的,需要通过合作共赢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这一命题。例如,可以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或者思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