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每日一题05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指导
亲爱的考研同学们,大家好!考研政治作为考试的重要科目,每日一题的解析不仅能帮助你掌握核心考点,还能提升答题技巧。今天,我们聚焦考研政治每日一题05,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解析相关知识点。通过常见问题的解答,让你轻松理解难点,高效备考。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关键问题,助你一举攻克!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和系统阐述。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这十四个坚持,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根本遵循。
问题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体现于实际工作中?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关键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意味着改革要紧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准施策。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推进、相互促进。例如,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但需要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同时,要注重改革的渐进性和可控性,避免急躁冒进,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国家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思想。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导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在发展中促进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体系等措施,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强调在发展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不仅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还包括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结构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等全方位的绿色转型。例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传统领域的开放,还包括投资、金融、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开放。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共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建设等举措,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不是福利主义,而是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题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治理中如何体现?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例如,通过完善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确保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让人民群众真正选出自己的代表;通过建立健全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让人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要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例如,通过开展“有事好商量”等协商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围绕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通过建立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如村(居)民议事室、网上议事平台等,方便人民群众参与协商,提高协商效率。
要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例如,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基层事务的运行情况;通过设立基层监督委员会、举报箱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能够对基层干部和事务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建设,提升监督能力,确保监督实效。
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这些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支持这些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服务等,可以更好地凝聚群众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