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四肖八考研政治高频考点深度解析与备考攻略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肖四肖八是许多考生必刷的权威资料。这两本书涵盖了大量的核心考点和常考题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其中的重点难点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考研政治的备考实际,对肖四肖八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提高答题效率。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个模块,力求为考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备考指导。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存在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而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念。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具体来说,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例如,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存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反映在社会意识上,出现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反作用。先进的、进步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深刻理解这一辩证关系,并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2. 毛泽东思想: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城市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革命力量难以在城市发展壮大;而农村则相对落后,封建统治薄弱,革命力量容易积蓄和发展。
具体来说,“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内涵包括: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民武装;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包围;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大城市,建立全国政权。这一道路的实践,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考生在备考时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过程,理解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通过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四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目标和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路径和手段;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政治保证。考生在备考时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4. 思想道德与法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深刻理解每个价值准则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富强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体现,公正是法治的核心价值,法治是社会秩序的保障。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友善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美德。考生要结合这些内涵,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5. 形势与政策:如何理解当前国际形势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当前世界正经历的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百年不遇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领导人提出,体现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判断。
当前国际形势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三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传统国际组织的作用下降,新的国际组织和新机制不断涌现;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五是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意味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意味着传统国际组织的作用下降,新的国际组织和新机制不断涌现,各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意味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各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意味着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