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英语一试题难点解析与备考建议
2021年的考研英语一试题在难度和题型上都有所创新,不少考生在考后反映阅读理解部分的新颖出题方式、翻译部分的复杂长句以及写作部分的开放性题目让他们倍感压力。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特点,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提供实用的备考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1. 2021年英语一阅读理解部分有哪些新特点?如何应对?
2021年英语一阅读理解部分最大的变化在于题目的干扰项设计更加隐蔽,很多选项看似合理却与原文细节有偏差。例如,某篇文章的第五题考查某段落的中心思想,正确选项C指出“作者通过对比两种观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而错误选项D则只提到“作者支持环保但未对比”,这种细节的取舍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对这类题目,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精读文章时,用笔标记关键词和逻辑连接词,尤其是转折词如“however”“but”等。
- 仔细分析每个选项与原文的对应关系,注意同义替换而非简单复制。
- 对于长难句,可以尝试用“分句法”将复杂从句拆解,比如将“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单独理解后再看主句。
今年文章涉及科技伦理和全球化等新话题,建议考生平时多积累这类话题的词汇和常见句式,比如“paradigm shift”(范式转变)、“stakeholder theory”(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2. 翻译部分的长难句如何拆解?有哪些高频错误需要避免?
2021年翻译部分的第四题是一段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复合句,其中包含三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结构,很多考生反映翻译时容易遗漏状语成分或主被动关系。例如原文“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globally as irreplaceable”中的“which”指代前面的“cultural heritage sites”,但很多考生直接翻译为“被全球认可的”,忽略了前文主语。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先确定核心主谓结构,再补充修饰成分。
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
- 中文意译过度:如将“play a pivotal role”直译为“扮演关键角色”,而英文更习惯用“be instrumental in”。
- 语序混乱:中文多用主动语态,英文翻译时需注意被动语态的使用,如“被广泛研究的”应译为“extensively studied”而非“widely researched by”。
- 词性混淆:如将“protection efforts”中的“efforts”误译为名词,而实际应为“protective measures”中的形容词。
备考建议是每天练习1-2个翻译长句,重点训练从“形合”到“意合”的思维转换能力,可以参考《张剑黄皮书》中的翻译专项训练,尤其注意真题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化结构”“非谓语动词”等考点。
3. 作文部分的小作文如何写出高级感?如何避免模板化?
2021年小作文考查的是给留学生写邮件介绍校园设施,很多考生因用词简单、句式重复而失分。例如,部分考生反复使用“there be”句型,而高分作文则灵活运用了“be equipped with”“feature”等更地道的表达。正确示例可以是“our library features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such as digital archives and language labs”,这种结构既避免了模板痕迹,又展现了词汇量。
提升小作文高级感的实用技巧:
- 固定句型替换:如用“instead of”替换“not only...but also...”的简单表达
- 逻辑连接词升级:用“furthermore”“moreover”等替换“and”“but”
- 专业术语运用:根据不同主题(如邮件、通知)准备常用词汇,如邮件中的“regarding”“enclosed”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阅卷更注重“内容连贯性”,建议考生在动笔前用思维导图规划段落逻辑,确保每句话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介绍图书馆时,可以按照“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使用建议”的顺序展开,避免流水账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