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23年19题徐涛

更新时间:2025-09-18 20:16:01
最佳答案

徐涛老师考研政治2023年19题深度解析与常见误区破解

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第19题引发了考生的广泛关注,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内容。徐涛老师在直播中对此题进行了细致解读,但许多同学仍存在理解偏差。本文将结合徐涛老师的讲解,整理3-5个常见问题,并给出详尽解答,帮助考生彻底掌握核心考点。内容涵盖量变质变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关键概念,解答力求深入浅出,避免死记硬背,适合所有备考同学参考。

问题一:如何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一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指的是任何事物的质变都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和前提。比如,一块铁要变成钢,必须经过高温锻打和化学处理,这就是量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度的限制,引发质变。但考生容易混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误认为量变可以单独存在或质变可以无准备发生。徐涛老师强调,量变是质变的“量”,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是无源之水。例如,学习知识,每天积累一点(量变),最终形成体系(质变)。但量变到质变需要“度”的把握,过度积累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考生要注重日常积累,同时掌握好“度”的把握。

问题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如何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特殊性则指矛盾在不同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二者相互联结体现在: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任何特殊性都离不开普遍性。考生常犯的错误是割裂二者关系,认为矛盾要么普遍要么特殊。徐涛老师举例说明:比如,所有社会都有阶级矛盾(普遍性),但不同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同(特殊性)。在备考中,考生要善于从特殊矛盾中总结普遍规律,用普遍规律指导特殊矛盾的分析。例如,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时,既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要结合中国国情(特殊性)。

问题三:如何区分“现象”与“本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但本质是客观的、稳定的。考生常困惑于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徐涛老师指出,认识过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过程。比如,看到市场经济存在贫富差距(现象),要认识到其本质是资源配置方式(本质)。但认识本质需要科学方法,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徐涛老师推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帮助考生突破现象迷雾。例如,分析社会热点时,要剔除表面情绪(现象),抓住利益关系(本质),才能形成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238秒, 内存占用305.0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