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核心考点随身记:高频问题精解
考研政治作为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涉及内容庞杂,理论深奥。为了帮助考生高效记忆和理解核心考点,我们精心整理了以下常见问题,以口袋书的形式呈现,方便考生随时随地复习。这些问题覆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答案详尽且贴近实战,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提升应试能力。无论是背诵记忆还是理解应用,这些内容都能成为你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简单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三大规律构成了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基本框架。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部落意识;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科学、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例如,在农业社会,以手工工具为主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而在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则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则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理解唯物史观,需要我们掌握这三大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分析中。通过学习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题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应用于当代中国?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建设原则。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人民的利益而战。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强调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
党的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强调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
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体来说,我们要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坚持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建设理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问题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是行动指南层面的“十四个坚持”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具体来说,“八个明确”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是“八个明确”的具体化和实践要求。具体来说,“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需要我们深刻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将其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指导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体来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