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徐涛经典版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许多同学会遇到一些反复出现但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徐涛老师的经典版课程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本栏目精选了几个高频考点,结合徐涛老师的授课精髓,进行系统梳理和解析,力求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这些内容的深度理解都能为你的备考之路添砖加瓦。
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它在认识论中如何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徐涛老师在讲解时经常用生动例子说明,比如我们在学习政治理论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更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来深化理解。实践观体现在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通过亲身经历或参与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这些经验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我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定理论是否正确。例如,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不能仅靠理论推导,更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问题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近年来考研政治中的高频考点。徐涛老师在讲解时,会结合历史和现实案例,帮助考生理解这四个自信的内涵。道路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这条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中国国情。理论自信,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自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文化自信,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这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例如,在分析“四个自信”时,可以结合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来论证道路自信,通过理论创新来体现理论自信,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制度自信,而文化自信则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来展现。
问题三: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徐涛老师在讲解时,会将其拆解为几个关键部分,帮助考生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核心要求,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意味着政治建设是各项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是根基,这是党的力量源泉。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着力点,通过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推动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包括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这些建设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例如,在分析这一总要求时,可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来体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来论证反腐败斗争的意义,而制度建设则可以通过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