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众多科目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复杂的理论体系,还与当前社会热点紧密相连。新东方考研政治的马原课程通过系统梳理重点、难点,结合历年真题解析,帮助考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针对马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考生攻克难关。以下将选取3-5个典型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解答,涵盖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维度。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它揭示了社会意识(如思想、文化、道德等)与物质生产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比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阶级被剥削,这种经济关系决定了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必然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取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飞跃,由此催生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
理解这一原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考研政治中,这一原理常与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结合考查。考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问题。例如,分析“文化自信”的提出,可以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入手,说明其对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影响。
问题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简单来说,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彻底颠覆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财富的积累。这一理论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在考研政治中,剩余价值理论常与资本主义危机、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结合考查。考生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分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例如,金融资本的崛起、知识经济的兴起等,如何影响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
问题三: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其中,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本质,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具体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
li>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li>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科学社会主义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即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的自由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实现解放的道路,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考研政治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常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现实问题结合考查。考生需要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并能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问题。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