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政治选择题核心考点速记指南
2023年考研政治选择题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也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本指南精选了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高、易混淆的核心考点,通过问答形式帮助考生快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详尽且贴近考试风格,适合考生日常背诵和冲刺复习。我们将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让复杂考点变得简单明了,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常见问题精选与解析
问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在认识论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认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常考点。简单来说,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包括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观在认识论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中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加工,才能形成理性认识。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需求,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比如,科学实验的每一次突破,都催生了新的理论。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看它能否指导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理论能预测并指导实践成功,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在考研选择题中,这类问题往往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深度。例如,可能会问“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者“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实践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认识论中的三大作用,并结合具体例子灵活运用。还要注意区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避免混淆“认识指导实践”和“实践决定认识”这两个概念。理解实践观的内涵和外延,是答对这类题的关键。
问题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考研政治选择题的热点,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刻把握,具体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发展成就显著: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
-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这些都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 人民需求升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多方面,这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变化。
在考研选择题中,这类问题可能考查考生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变化依据的掌握,或者与其他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对比。考生需要准确记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同时,还要注意区分“社会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概念,避免张冠李戴。要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的政策导向,这往往是命题人喜欢考查的细节。
问题3: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考研政治选择题的重中之重,其核心要义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要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主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贯穿其全部内容的主题主线。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在考研选择题中,这类问题可能考查考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理解、具体内容的掌握,或者与其他理论体系的比较。考生需要准确记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要义,并理解其包含的五个方面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区分“核心要义”与“核心内容”、“核心特征”等概念,避免混淆。要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论述,如“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这些往往是命题人喜欢考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