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考研政治900题重点难点深度解析
徐之明考研政治900题是考研政治备考的核心资料之一,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时政等多个模块的重难点内容。许多考生在刷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问,如某道题的解析不清晰、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等。本文将针对徐之明考研政治900题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提升备考效率。内容结合最新考试动态和教材内容,力求解答详尽、易懂,适合所有备考考研政治的考生参考。
问题1:马原部分如何理解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考生对其概念和意义感到困惑。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比如,一个科学理论从提出到被广泛接受,可能会经历质疑、修正,最终形成更完善的理论体系。这里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例如,马克思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就是“否定之否定”的典型体现。考生要掌握这个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即要坚信前途光明,同时做好应对曲折的准备。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来加深理解。
问题2:毛中特部分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考生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方向和归宿。比如,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等,都是这个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活力。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就体现了这一点。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考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将“四个全面”串联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问题3:史纲部分如何区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两个不同阶段,很多考生容易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如辛亥革命就是一次尝试。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但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社会主义革命则完全由无产阶级领导。二是革命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则消灭资产阶级。三是革命性质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考生要结合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来理解这两个阶段的过渡和衔接。还要掌握毛泽东关于“两个革命转变”的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要适时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避免出现“左”或“右”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