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徐涛

更新时间:2025-09-16 09:06: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徐涛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中,近代史纲要部分是很多同学的难点。徐涛老师的课程深入浅出,帮助考生理清了历史脉络,但面对繁杂的知识点,一些常见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家。本站整理了3-5个高频考点,结合徐涛老师的讲解风格,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涵盖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会议等,力求让每位考生都能轻松掌握核心要点。

1.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强烈不满,学生们率先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再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种革命力量开始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因素的积累,也有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成立的重要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政治觉悟也逐渐提高。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等刊物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再次,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形式,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共产国际的帮助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条件。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机构,积极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指导和帮助。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推动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联合,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重要战略举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离不开秋收起义的探索。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受挫后,认识到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决定向农村进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地区,毛泽东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得益于土地革命的开展。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的统治。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军事斗争和群众工作的结合。在军事上,红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的进攻,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在群众工作上,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权,使根据地成为革命的中心区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还得到了红军的英勇奋斗和广大农民的支持。红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而广大农民则积极支援红军,为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317秒, 内存占用310.14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