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考研408

更新时间:2025-09-19 04:30:01
最佳答案

40天冲刺408:常见考点难点一次说清,助你稳过考试!

内容介绍

距离考研40天,408联考复习进入关键冲刺期!很多同学面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的海量知识点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却又容易混淆的“坑点”。本文精选3-5个408高频考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你彻底搞懂,避免在最后关头掉链子。无论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指令系统,还是网络层的路由算法,我们都会从基础概念讲起,结合真题思路,让你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用”。文末还有超实用的复习小技巧,帮你高效记忆,冲刺高分!

剪辑技巧分享

复习408时,很多同学喜欢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但画出来的图往往像“蜘蛛网”一样杂乱无章。这里有个小技巧:先确定3-5个核心主题(比如TCP三次握手),再发散出二级分支(SYN报文格式),最后才是三级细节(seq号作用)。在讲解视频时,可以采用“动画拆解法”——比如用红色高亮显示数据包变化,配合箭头标注关键字段,这样比单纯念PPT效果强10倍。另外,做错题时别光抄答案,录个1分钟短视频分析错误原因,过一周再回看,加深记忆的同时还能锻炼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问题1: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算法到底有几种?优先级怎么算?

答案

进程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它决定了多个进程如何分享CPU资源。根据切换的频率,可以分为抢占式非抢占式两大类;根据调度策略,又可分为多种经典算法,最常考的有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优先级调度轮转法(RR)多级反馈队列。这些算法各有优劣:FCFS简单但平均等待时间长,适合批处理系统;SJF能缩短平均等待时间但可能产生饥饿现象;优先级调度适合实时系统,但需动态调整优先级避免饥饿;RR公平性好,但时间片设置不当会影响效率;而多级反馈队列则是综合最优的选择,能兼顾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优先级计算通常涉及多个维度。首先看静态优先级,一般由进程类型决定(如系统进程>交互进程>批处理进程),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其次看动态优先级,常见的是根据进程等待时间动态调整,等待时间越长优先级越高。在抢占式系统中,若新进程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会发生抢占,此时当前进程会被保存到内存中,切换到高优先级进程。计算平均等待时间时,需考虑所有进程的周转时间(完成时间-到达时间)和等待时间(周转时间-服务时间),公式为:
平均等待时间 = (总等待时间 / 进程数量)。例如,三个进程服务时间分别为3、2、1时,按FCFS调度,总等待时间是0+3+5=8,平均等待时间为8/3≈2.67。如果是SJF,总等待时间变为0+1+3=4,平均等待时间降至4/3≈1.33。这个例子说明SJF算法在理论上的优势。


问题2: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不能合并?

答案

TCP三次握手是为了建立可靠连接,每次通信都需严格遵循:第一步,客户端发送SYN=1和初始序列号seq=x的报文,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步,服务器收到后回复SYN=1、ACK=1、ack=x+1和seq=y的报文,进入SYN_RCVD状态;第三步,客户端收到确认后发送ACK=1、ack=y+1、seq=x+1的报文,进入ESTABLISHED状态,连接建立。整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有发送和接收能力,且同步了初始序列号。

四次挥手则是连接释放过程,由于TCP是全双工通信,双方关闭时机不同:第一步,主动关闭方(如客户端)发送FIN=1、seq=u的报文,进入FIN_WAIT_1状态,表示数据发送完毕;第二步,被动关闭方(如服务器)收到后回复ACK=1、ack=u+1、seq=v的报文,进入CLOSE_WAIT状态,仍可接收数据;第三步,被动关闭方处理完数据后发送FIN=1、seq=w的报文,进入LAST_ACK状态;第四步,主动关闭方收到后回复ACK=1、ack=w+1、seq=u+1的报文,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2MSL后彻底关闭。为什么不能合并?因为TCP连接是双向的,一方关闭请求(FIN)不等于另一方也关闭了。比如服务器可能还有未处理的数据需要发送,若此时客户端直接进入CLOSED状态,会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三次握手能防止历史连接请求造成的问题,四次挥手则解决了全双工通信的同步问题。


问题3:数据结构中的红黑树为什么是自平衡的?插入和删除有什么特殊规则?

答案

红黑树是平衡二叉搜索树,通过两种节点颜色(红/黑)和5条核心性质实现自平衡:1. 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要么是黑2. 根节点是黑色3. 红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从每个叶子到根的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节点)4.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简单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这些性质保证了最长路径不超过最短路径的两倍,从而维持平衡。插入时若破坏性质,会通过左旋/右旋和颜色变换(如红变黑、黑变红)来修复。例如,插入红色节点后,若其父节点也是红色,则可能导致“两个连续红节点”问题,此时会进行旋转和颜色调整。

删除操作更复杂,因为删除红色节点只需将红色变为黑色(不破坏性质4),但删除黑色节点会破坏黑高计数。此时需通过“双黑问题”修复:1. 找到替代节点(用子节点或前驱/后继替换),2. 若替代节点是红色,直接变黑即可;3. 若替代节点是黑色,进入修复阶段,通过“颜色翻转”“旋转”等操作将问题向上传递。最典型的场景是LLRB(红黑树的特殊旋转命名)修复,比如LL型需要右旋,RR型需要左旋,RL型(左-右)需要先左旋再右旋,LR型(右-左)则先右旋再左旋。这些操作看似复杂,但都是为了维持黑高计数和红黑性质,确保树的高度始终对数级增长。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25秒, 内存占用310.3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