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15分析题高频考点深度解析与应对策略
内容介绍
考研政治分析题是考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部分,尤其是2015年的真题,不仅考察范围广,而且题目设计灵活。本文将从当年高频考点入手,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考生提供系统性的答题思路。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模块,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帮助考生掌握答题技巧。我们注重将抽象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避免死记硬背,让考生真正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关系。文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清晰的逻辑框架,适合不同基础考生阅读,尤其适合需要快速提升分析题分数的同学。
高频考点解答
1. 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它要求考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阐释改革的理论基础。答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主动调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供给侧改革正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针对的是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如产能过剩、劳动力市场错配等,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表现。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供给侧改革是新发展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这一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强调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手段优化经济结构。
结合当前实际,供给侧改革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观点。改革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调整,更涉及科技创新、制度优化、环境治理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例如,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措施,既解决经济问题,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观点高度契合。
2. 如何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2015年考研政治的另一个重要考点,要求考生系统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解答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从理论层面看,"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机制,对应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制度保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政治保障,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四个方面相互支撑、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层面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求我们既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又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机制的继承和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则回应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质变目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量变积累来实现。这一逻辑不仅适用于经济发展,也适用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3.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2015年的热点问题,考察了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等手段,促进沿线国家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的论断,即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同时,倡议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也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创性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大工业生产方式如何使世界市场形成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而"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发展方式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倡议不仅促进商品、资本流动,更推动文化交融、制度对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在新时代的实践形态。
从辩证法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倡议沿线涉及数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性,但共同面临发展需求,这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统一。同时,倡议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这正符合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特别是倡议注重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有益补充。
在答题时,考生应避免简单罗列原理,而是要结合具体案例,如中欧班列、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分析其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要注意将理论分析与价值判断相结合,展现倡议的深远意义,这是得分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