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企业管理张雪峰

更新时间:2025-09-16 08:24:01
最佳答案

考研企业管理:张雪峰老师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常见问题解答

1. 考研企业管理专业选张雪峰老师课程有啥用?

很多同学问,考研企业管理专业听张雪峰老师的课到底有没有用。其实啊,张雪峰老师虽然以考研政治和数学出名,但他讲的管理类联考课程也很有特色。他的课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帮你快速抓住考试重点,尤其是那些每年都反复考的知识点。比如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这些大块内容,张老师会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帮你梳理框架,让你明白哪些是得分关键。他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简单记忆口诀,比如讲SWOT分析时,会用"优势找机会,劣势避威胁,机会找伙伴,威胁找替代"这样的顺口溜。不过要注意,他的课更侧重应试技巧,如果追求学术深度,还得配合王道、陈志桥这些教材系统学习。建议搭配着看,基础阶段打牢理论,冲刺阶段用张老师的课查漏补缺。

2. 企业管理考研需要报全程班吗?

很多同学纠结要不要报管理类联考的全程班,特别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基础阶段自己学,强化阶段找辅导,冲刺阶段跟技巧。全程班确实能提供系统学习路径,但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如果你英语底子好,数学基础扎实,完全可以自学教材+网课的模式。比如数学部分,可以跟着张宇的基础班打基础,强化阶段再看李永乐的660题;专业课呢,王道那本教材配合希赛网的视频课就足够了。全程班最大的价值在于答疑和督学,如果自制力差或者某科目特别薄弱,报个班能省心不少。但要注意,现在很多机构全程班内容同质化严重,要选那种能提供个性化反馈的。建议先做套真题评估水平,再决定要不要报班,毕竟专业课投入产出比最高,盲目跟风容易浪费钱。

3. 企业管理考研择校时该怎么看报录比?

报录比是择校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很多同学只盯着低报录比就盲目报考,结果发现专业方向不匹配。正确看报录比要结合三个维度:首先看总报录比,低于1.5的说明竞争激烈,但低于1的可能是压分严重;其次看复试线,如果院线远高于国家线,说明该校有筛选倾向;最后看专业细分方向,比如某校总报录比1.2,但某个冷门方向可能只有1个名额。张雪峰老师建议用"性价比系数"来评估:系数=(专业匹配度×报录比×就业率)/复试线。举个例子,A校报录比1.5,但就业率80%,专业匹配度90%,复试线比国家线高30%;B校报录比2.0,就业率60%,匹配度70%,国家线。算下来A校性价比反而高。另外要注意,管理类联考复试占比高,有些学校面试权重能达到50%,所以初试分数高不一定稳,得提前准备专业面试常见问题,比如"请谈谈你对华为战略的理解"这类案例题。

张雪峰老师作为考研界的"老司机",他的课程凭借直击要害的应试技巧俘获了大量考研学子的心。但要注意,他的方法论更适用于基础薄弱或时间紧迫的考生,追求学术深度的同学还得搭配系统教材。管理类联考的特殊性在于专业课占300分,英语政治各100分,数学只占200分,这种分值分布决定了复习策略:英语和政治要早准备,专业课要抓重点,数学则靠题海战术。很多成功上岸的同学都采用了"英语+数学基础阶段自学,专业课跟辅导,政治后期冲刺"的搭配方案。

剪辑考研管理类课程时,要抓住三个关键点:第一,用字幕突出核心考点,比如"战略管理三大层面: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第二,插入历年真题的动态分析,比如用分屏对比正确率;第三,设计"避坑指南"动画条,比如"不要死记SWOT模板,要结合案例"。技巧上,多用"闪回"效果回顾重要概念,比如讲到波特五力模型时,快速闪回五力图;数据可视化时用动态柱状图展示报录比变化趋势;面试场景模拟时用分屏对比不同回答的优劣。记住,考研课程剪辑不是炫技,而是用最少时间传递最多有效信息,所以转场要稳,配乐要轻,字幕要精。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23秒, 内存占用310.12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