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英语二Text3深度解析:考生常见问题权威解答
2014年考研英语二Text3以“科技与伦理”为切入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考生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入手,结合文本内容与命题逻辑,提供系统性的解析与解答,帮助考生深入理解文章核心观点,掌握解题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Text3中作者对人工智能持何种态度?如何体现?
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呈现出辩证的视角。一方面,文章通过引用专家观点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如“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第2段)。另一方面,作者也强调其潜在风险,例如“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人类决策能力退化”(第4段)。这种双重态度在文中通过“双刃剑”的比喻得到鲜明体现,考生需注意把握作者在列举利弊时的用词差异,如“profound benefits”(正面)与“ethical concerns”(负面)。
问题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与上下文关联?
划线句子“Technology is neither good nor bad; it is a tool”(第3段)的核心含义是:技术本身不具备道德属性,其影响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这句话与上下文的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它回应了前文对人工智能“双刃剑”的描述,强调评价技术需结合具体情境;它引出后文对“技术伦理规范”的讨论,暗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自身的选择。考生在回答时应结合“科技发展与社会责任”这一主线,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这句话引导读者思考技术使用的边界。
问题3: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证逻辑是什么?对考生有何启示?
最后一段通过“现在-未来”的时间线展开论证:首先指出当前科技发展速度远超伦理规范(“regulations lag behind innovation”),接着提出解决方案——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这种递进式逻辑提示考生在分析社会问题时,需关注“问题-对策”的完整链条。对考生的启示在于:解题时不仅要理解作者观点,更要把握其论证方式。例如,通过“however”“therefore”等连接词梳理句间关系,有助于在阅读理解中快速定位关键信息,避免因逻辑断裂导致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