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英语二真题答案深度解析:常见误区与应试技巧
2020年考研英语二考试已经落下帷幕,许多考生在查看答案时发现,一些题目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本文将结合当年真题,针对考生普遍反映的答案及解析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考生理清思路,避免类似错误,提升应试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阅读理解部分为何选错答案?
很多考生反映阅读理解部分选错答案,尤其是细节题和主旨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过度解读:考生往往会对文章中的某些词汇或句子进行过度分析,导致理解偏差。例如,某道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态度,部分考生纠结于某个形容词的褒贬,而忽略了全文的整体基调。
- 逻辑跳跃:有些考生在定位到正确选项时,会忽略前后文的逻辑关系,直接选择看似符合的答案。殊不知,题目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判断。
- 选项干扰:干扰项的设计非常巧妙,常常与正确答案在表述上相似,但存在细微差别。例如,某道题的干扰项可能会将某个细节夸大或缩小,导致考生误选。
解决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应先明确题目的核心要求,然后仔细阅读相关段落,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结合全文进行判断。特别要注意逻辑连接词和转折词,它们往往暗示了句子的重点。
问题二:翻译部分如何避免低级错误?
翻译部分是考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题型,低级错误频出。常见问题包括:
- 词汇误用:部分考生对某些词汇的用法掌握不牢,导致翻译时出现词性混淆或搭配错误。例如,将“in spite of”误译为“in spite on”,这样的错误非常影响得分。
- 句式僵硬:中英文表达习惯不同,考生如果生搬硬套中文的句式结构,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例如,中文的“他昨天去了学校”直译为“The man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而更自然的表达是“He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
- 时态错误:部分考生对时态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翻译时出现时态混乱。例如,将过去时误译为现在时,或者将被动语态误译为主动语态。
解决方法:考生平时应积累常用词汇的用法,多练习中英文的句式转换。翻译时,可以先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逐词逐句进行翻译,注意时态、语态和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问题三:写作部分如何提升逻辑性?
写作部分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还考查逻辑思维。常见问题包括:
- 结构混乱:部分考生在写作时,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导致文章结构混乱。例如,开头段和主体段之间没有过渡句,或者主体段之间缺乏逻辑递进关系。
- 论点缺失:有些考生在写作时,会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泛泛而谈,缺乏明确的论点。例如,某道作文题要求谈谈“环保”,部分考生会从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但始终没有明确的核心观点。
- 论证不足:部分考生在论述观点时,缺乏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支持,导致论证不够有力。例如,某道作文题要求谈谈“科技与生活”,部分考生会简单地说“科技让生活更便利”,但缺乏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这一观点。
解决方法:考生在写作前,应先列出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论点。写作时,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使用过渡句或过渡词来衔接。论证时,尽量使用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泛泛而谈。平时可以多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积累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