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态度题怎么选

更新时间:2025-09-11 11:20:02
最佳答案

考研英语阅读中态度题的解题策略与常见误区解析

在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态度题是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立场或情感倾向,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语气词、情感色彩词汇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提高正确率,还能帮助考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下面我们整理了几个考生在作答态度题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大家攻克这一难点。

常见问题解答

1. 态度题与观点题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准确区分?

态度题和观点题虽然都考查作者或说话者的立场,但两者考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态度题更侧重于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事件、人物或现象的整体情感倾向,可能是赞赏、批判、中立或讽刺等;而观点题则更关注作者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或主张,通常带有明确的立场或建议。在解题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分:
看题干关键词。态度题通常会使用"attitude"、"opinion"、"view"等词汇,而观点题则可能使用"believe"、"argue"、"suggest"等。例如,题目问"作者对某项政策的看法",如果题干强调"看法"本身,更可能是观点题;如果强调"态度",则更可能是态度题。
分析文章特征。态度题的文章通常情感色彩较为丰富,可能会出现较多情感词汇或反讽表达;而观点题的文章则可能更侧重于逻辑论证,观点明确但情感倾向相对较弱。比如,一篇文章通篇使用贬义词汇描述某现象,很可能是态度题;如果文章通过数据或案例论证某一主张,则更可能是观点题。
结合上下文判断。态度题的答案往往需要从全文寻找线索,而观点题的答案通常集中在某个段落或句子。例如,当文章在某段集中讨论某一观点并给出明确建议时,可能是观点题;如果文章在多个段落中用不同语气描述同一现象,则更可能是态度题。
有些题目可能同时考查态度和观点,此时需要根据题干具体要求选择最相关的答案。例如,题目问"作者对某项研究的整体态度",如果题干强调"整体态度",则选态度题的答案;如果强调"是否支持",则选观点题的答案。

2. 遇到"中立"态度的题目时,如何正确选择答案?

在考研英语中,态度题的答案往往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包含多种可能的情感倾向,其中"中立"是一个常见的选项。但很多考生容易误将"中立"理解为"没有态度",从而排除这个选项。事实上,中立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没有明确表达强烈情感,可能只是客观陈述事实或呈现不同观点,但并未表明自己的倾向。正确判断中立态度的题目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识别客观陈述的特征。如果文章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无人称主语,或直接引用不同观点而未加评论,很可能是中立态度。例如,文章可能连续列举几个不同学者的观点,但并未表明作者倾向哪一方。这种情况下,"中立"通常是正确答案。
注意缺乏情感词汇的段落。如果某段完全没有情感色彩词汇(如"terrible"、"amazing"等),也没有反讽或夸张表达,可能是中立态度。但考生需谨慎,因为有些客观陈述的段落仍可能带有轻微倾向,比如通过强调某些证据来暗示某种可能性。
再次,分析文章结构。如果文章呈现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且篇幅大致相当,可能是中立态度。例如,在讨论某项政策时,文章可能同时列举其优点和缺点,但未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这种情况下,"中立"是常见正确答案。
结合题目要求判断。有些题目可能明确要求选择"最可能"的态度,此时即使文章整体偏中立,如果某个选项更符合文章特征,也可以选择。例如,如果文章主要呈现事实和证据,即使没有明确表达倾向,"客观"或"中立"也可能是正确答案。
中立态度并不等于"没有态度",而是指态度的平衡或隐藏。考生在解题时不能简单认为"中立"就是"没有",而要结合具体文章特征综合判断。

3. 当文章中存在矛盾态度时,如何确定最终答案?

在考研英语阅读中,有些文章可能会同时表达多种甚至矛盾的态度,比如先赞扬某事物再批评它,或者在不同段落呈现不同立场。这种情况下,考生往往难以确定最终答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层面是识别矛盾态度的来源。矛盾态度可能来自不同作者的观点、不同时间段的看法,或者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立场。例如,文章可能先引用某位学者的支持观点,再引用另一位学者的反对观点。这种情况下,矛盾态度来源于不同作者,最终答案需要看题目具体指向哪个作者的态度。如果题目问"作者的态度",则需看作者在文章中的整体倾向;如果问"某学者态度",则需看该学者的具体表述。
第二层面是分析矛盾态度的比重。如果文章中矛盾态度的篇幅、语气强度或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最终态度往往倾向于占比较重的方向。例如,如果文章前半部分批评某现象,后半部分虽然提到一些合理之处,但批评的语气和篇幅仍然占优,最终态度可能是"总体上持批评态度"。考生需要像称重一样比较不同态度的分量,选择占比较重的答案。
第三层面是判断矛盾态度的关联性。有些矛盾态度可能是作者为了呈现更全面的信息而故意设置的,此时最终态度可能是"辩证看待"或"复杂态度"。例如,文章可能既批评某项技术的危害,又承认其发展前景,最终态度可能是"辩证看待"。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选择能概括这种辩证关系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选择某个极端态度。
考生还需要注意题目问法的影响。有些题目可能只关注某个局部态度,而忽略整体矛盾;有些则要求综合判断最终态度。例如,题目问"文章对某现象的最终评价",需要综合判断;如果问"文章第二段对某人的态度",则只需关注局部态度。因此,准确理解题干是确定矛盾态度答案的关键。
处理矛盾态度题需要考生具备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能只看单个句子或段落,而要结合全文进行综合判断。

4. 如何利用语气词和情感色彩词汇判断态度?

语气词和情感色彩词汇是判断作者态度的重要线索,但考生在使用这些线索时容易陷入几个误区。很多考生只关注明显的情感词汇,而忽略了隐含的态度表达。事实上,作者的态度可能通过反讽、对比、转折等手法间接表达。例如,文章可能用夸张的赞扬描述某事物,然后突然转折指出其严重问题,这种情况下,最终态度可能是"带有保留的赞扬"或"批判态度"。因此,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全面分析,不能只看单个词汇。
考生容易忽略不同文体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学术类文章通常使用更客观的语言,情感表达相对克制;而议论类文章则可能使用更强烈的情感词汇。例如,在学术文章中,作者可能用"研究表明"表达客观态度,而在议论文中则可能用"必须承认"表达强烈观点。因此,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类型调整判断标准,不能简单套用同一方法。
再次,考生需要区分情感色彩词汇和事实陈述。有些词汇虽然带有情感色彩,但可能只是描述作者的个人感受,而非文章的整体态度。例如,文章可能说"作者认为某现象令人失望",但这只是作者的个人看法,不一定代表文章整体态度。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看更多线索,不能仅凭个别词汇判断。
考生需要注意情感表达的复杂性。有些文章可能同时使用正面和负面词汇,最终态度需要综合判断。例如,文章可能既说某项技术"高效"又说其"危险",最终态度可能是"辩证看待"。这种情况下,考生不能简单地选择"正面"或"负面"选项,而要选择能概括这种复杂性的答案。
利用语气词和情感色彩词汇判断态度需要考生具备敏锐的语感、丰富的词汇量和逻辑推理能力。考生平时可以多练习分析不同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积累常见情感词汇的用法,这样在考试中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态度。

5. 当文章没有明确表达态度时,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答案?

在考研英语中,有些文章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作者的态度,这种情况下考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第一层面是分析题目要求的具体类型。如果题目要求选择"作者的态度",而文章确实没有明确态度,通常需要选择"中立"或"客观"作为答案。但考生需要注意,即使选择"中立",也要能找到文章支持这一判断的依据,比如文章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无人称主语,或呈现不同观点而未加评论。这种情况下,"中立"是常见正确答案,但考生需要能解释为什么文章是中立的。
第二层面是考虑文章隐含的态度线索。即使文章没有明确表达态度,也可能通过一些线索暗示作者倾向。例如,文章可能通过强调某些证据、使用特定连接词(如"however"、"moreover")、或选择特定案例来间接表达态度。考生需要像侦探一样寻找这些线索,并判断它们是否指向某种倾向。例如,如果文章反复强调某项技术的危害,即使没有明确说"我认为它有害",也很可能暗示作者持批评态度。
考生还需要注意文章类型的影响。学术类文章通常更注重客观陈述,态度表达相对克制;而新闻类文章可能更直接地表达观点。因此,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类型调整判断标准。例如,在学术文章中,即使没有明确态度,也很可能通过强调某些研究方法来暗示作者对某种研究范式的倾向。
考生需要练习在没有明确态度的文章中选择答案的能力。平时可以多找一些看似中立的文章进行练习,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暗示态度,哪些地方可能只是客观陈述。通过大量练习,考生就能提高在没有明确态度的文章中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692秒, 内存占用1.58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