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考研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5-09-16 11:40:02
最佳答案

中医骨伤科考研备考难点突破

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涉及理论深度与临床实践的双重考验。考研备考过程中,考生常会遇到诸多难点,如筋骨损伤的辨证论治、手法疗法的精准掌握等。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常见问题解答,涵盖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核心内容。解答力求通俗易懂,结合临床案例,助力考生攻克备考难关。

常见问题解答

1. 骨折的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如何区分气血瘀滞与肝肾亏虚证?

答案:骨折的中医辨证需结合外伤史、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畸形)及全身表现(如面色苍白、脉象沉细)。气血瘀滞证多见于新伤期,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紫暗,脉弦紧。此时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手法包括推拿复位、外敷消肿药膏。而肝肾亏虚证多见于骨折后期,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乏力、骨痂生长缓慢,舌淡苔白,脉沉细。此类患者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常用中药如独活寄生汤,配合功能锻炼促进恢复。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辨证,避免误诊。

2. 肩关节脱位的常见分型及复位手法有哪些?复位后如何固定?

答案:肩关节脱位常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及下脱位,其中前脱位最为多见。复位手法需根据脱位时间及患者耐受度选择。新鲜脱位可用手牵足蹬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另一手抵住患肩,以足跟顶住患者足背,缓慢牵引并旋转,配合肩关节外展、内旋动作。陈旧性脱位可能需麻醉下手法复位。复位后需以三角巾或小夹板固定患肢,固定范围需覆盖肩关节前下方,肘部屈曲90°,固定时间约3-4周。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肢血运,避免压迫神经。固定期间可配合中药消肿止痛,如桃红四物汤加减,促进气血运行。

3. 软组织损伤的“筋出槽”“筋出位”如何鉴别?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答案:“筋出槽”指肌腱在腱鞘内轻微移位,无明显嵌顿;“筋出位”则指肌腱完全脱离腱鞘或骨性沟,常伴随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鉴别要点在于压痛点位置及活动度:筋出槽压痛较轻,活动时偶有弹响;筋出位压痛明显,活动完全受限。治疗上,“筋出槽”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法复位后配合固定,如小夹板固定或外敷活血药膏;筋出位则需手术复位固定,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治疗原则需遵循“通则不痛”理念,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后期注重舒筋活络、强筋壮骨,可结合针灸、推拿辅助治疗。康复期间需避免过度负重,以免复发。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攻略网 -考研各个学科复习攻略资料分享平台.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2010597号-1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38秒, 内存占用304.48 KB, 访问数据库11次